书迷坊 > 聊斋先生 > 第五回 借赈灾善人劝教子 助分粮孺子明大义

第五回 借赈灾善人劝教子 助分粮孺子明大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大刁民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书迷坊 www.shumifa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小松龄敲着铜锣,走街串巷吆喝:“分大米喽!爷爷奶奶!叔叔大爷!大哥大嫂们!无米下锅者,都上俺家分大米喽!”

    他一边敲锣,一边吆喝,见了人该叫什么叫什么,很有礼貌,小嘴甜的抹了蜜似的。他头里走,人们在后头夸奖:“看人家松龄,又聪明,又懂礼貌,真是个百不挑一的好孩子!”

    “都是蒲老先生行好积德教育的好!谁能比?咱庄里富户多着哩,这灾荒年,谁舍得一粒米?可人家先分了粗粮,如今又从江南买来大米分给咱们!”

    “从江南运米来,得花多少运费?他老人家这回花销大啦!”

    “人家的钱也是血汗挣的呀!大米白白分给咱们,能好意思去领吗?这回饿死也不要了!”

    “你这就错了,救济你不要,岂不是辜负了蒲先生一番心意,叫我说,既然没吃的,给咱就要,咱们不是种上秋粮了吗?秋天收了,加倍偿还!”

    “到时候就怕人家不要,咋办呢?”

    “好办,给咱就要,还他不要,拉倒!”

    “你这人说话不讲理,你家里不也有多年陈粮吗,为什么不跟蒲善人学?拿出来救灾呢?”

    “救灾?你没看见他腋下夹着袋子吗?八成也想去分大米呢!”

    那人恼羞成怒,大声道:“就你们该吃香喷喷的白米饭?我也想尝尝鲜嘛!”

    “你去也是白去,蒲善人一粒也不给,”

    “我们沾亲带故,不信他不给点面子?”

    “蒲老认人不认亲,不信,你去试试,小松龄这一关,你就过不去!”

    感恩也好,秋后还粮也好,那都是以后的事。眼下吃饭是天字第一号大事,不管蒲老先生的大米是花多少钱买来的,反正是为了救活全庄穷人的命,有谁能饿断肠子拉硬屎,不去领米吃呢?于是,人们纷纷拎着粮食袋子,欢天喜地的涌进蒲家四合院里来了。

    分米的架势早已摆好,天井中央放着个大笸箩,旁边,放着量粮食的‘升’、ˋ撇子ˊ(量粮用具,一撇合五升),笸箩外还有一只‘斗’,是为人口多的户准备的。

    北方人世世代代靠高粱、玉米填肚子,有些人有生来头一次见到雪白透亮的大米,馋的直咽唾沫。

    小松龄站在笸箩旁边,严阵以待!黑玛瑙般的大眼睛,认真地审视着每一个挣开布袋准备装米的人。

    打头就是那位自称和蒲家沾亲带故,家里有存粮的人。他看看正忙着的蒲敏吾,又瞅瞅小松龄,满脸堆笑:“来,先给我分上。”

    “不行!”小松龄大喝一声,劈手夺过他撑开的布袋扔到一边:“你家有的是粮食!”

    “我的粮食都卖给灾民了。”

    “是呀,抬高粮价,发了横财!又想来吃不花钱的米,你当我不知道?粮食里掺沙子,坑了多少人,你还有良心吗?快走,我看见你这种黒心肝的人就恶心!“

    “你小小年纪,就六亲不认!表叔不跟你一般见识。敏吾哥,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可是你表弟呀!多少给我点让我也尝尝新鲜……”

    “少废话,我老姑还不是被你活活饿死的,你守着粮食饿死娘,还是人吗?”

    众人暗暗发笑,有些人本想帮着小松龄数落他几句,可当着蒲敏吾的面,谁也不好意思开口,只悄悄发出一声声冷笑。

    那人被小松龄一通数落,觉得下不来台,只好频频使眼色向蒲槃求援。见蒲槃只顾着挖米,不理睬,打讪说:“敏吾,我走啦……唉!让你表弟怎么出你家大门呀。”

    蒲槃头也不抬,扔给他一句不凉不热的话:“没工夫送,你怎么来,就怎么走吧!”

    又一个人撑着布袋口凑过来。

    小松龄显得十分亲热,很有礼貌地问:“三叔,你让墩头哥上学念书吗?”

    三叔喜得合不拢嘴:“小三呀,分了米有了吃的,再不用他漫山遍野剜菜啦,念书不花钱,能不让他上学吗?”

    家里有学龄孩子的人,都喜欢得不得了,又怕小松龄问到自己不好意思,于是都说:“蒲先生管着咱一家人吃饭,还管着孩子念书,上学不花钱,开天辟地哪有这种好事?小三,你放心,只要学堂开学,我们都送孩子去。”

    下一个撑着布袋过来的,是一个蓬头垢面、衣着破烂,满嘴里喷着酒味的中年男子。他一过来,浑身恶臭熏得人都纷纷闪开。

    看到他一双脏兮兮的手,撑着条黑乎乎的布袋口伸过来时,小松龄一阵恶心,吐出唾沫道:

    “不分给你!”

    “为什么?我家又没存粮。”

    “你好吃懒做,领了米去换酒喝,我家这米是救灾民活命的,不是让你去醉生梦死的!”

    “好家伙!”那人恼羞成怒,一下推开他:“你爹让我来分米,你却不给,这家是你爹当,还是你这个屁孩子当?”

    “我当,”小松龄毫不畏惧,干脆跳进笸箩里,坐在升口上:“我说了算数,就是不能分给你!”

    那人没法,只好向蒲槃求援,大叔:“家里老婆孩子饿着肚子等米下锅哩,我从今往后不喝酒了还不行吗?”

    蒲槃道:“你说话算数?”

    那人道:“算数,我发誓:蒲阿狗,再喝酒,下辈子真的变只狗!”

    “哈哈哈!”惹的众人哄堂大笑。

    小松龄呸的吐口唾沫:“这不是发誓,是满嘴放屁!不行,再另发!”

    “那就干脆把喝酒的像伙给砍了!”

    “也不行,平白无故,谁砍你的头?”

    “你说怎么起法?”

    “写张悔过书,交给里正蒲柳大爷,让他监督你,以后好好种地干活,不再酗酒闹事!”

    “可我不会写呀!”

    “让我哥代笔!”

    蒲阿狗无可奈何,只好应承:“兆专兄弟,我说你写……”

    兆专说:“可我没带笔墨呀。”

    小松龄说:“我都准备下了。”于是取出笔墨纸砚,将旁边的粮斗翻过来,底朝上,铺好纸:“快说!”

    蒲阿狗想了想说:“立誓人:蒲阿狗。以后绝不再酗酒,好好种地多打粮食,保证全家不挨饿,再送孩子去上学……”写完,让他笭签字押。

    第四个挨上号的是蒲大虎,这人老实能干,就是不让儿子上学念书,昨天小松龄去动员他儿子小虎报名上学,他不但不愿意,还不三不四地吵了小松龄一顿,小松龄窝着一肚子火,正好今天发泄发泄,大哥量好大米正要往他布袋里倒,被小松龄伸手挡住了。

    “不能分给他!”

    “为什么?”兆专替他分辨:“大虎哥可是个好人呀!”

    小松龄说:“他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爹!他不让小虎上学,就不能分米给他!”

    蒲大虎辩解道:”松龄兄递,哥不是不让小虎上学,是家里太穷上不起。

    “俺爹办的是义学,不收学费的。”

    “可我沒钱给他买书。”

    “我爹给他买”

    “那也不行,每天得上山拾柴、打猪草……”

    “我帮他!”

    “我家地里活忙……”

    “強调理由!”小松龄忍无可忍!“我知道你心里想的不好意思说出口,我干脆替你说了吧:你就是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连个秀才沒考上,到头来还少不了在家种地翻土块!所以,孩子就干脆不让他上学白耽误工夫啦!是不是?可你学无成就的原因是读书不用功,逃学旷课误了学业!儿子却不遂你么调皮……

    “好啦!好啦!”蒲槃笑着打断了儿子的话,小松龄毫不掩铈地揭大虎的短处,怕这个红脸汉子接受不了,就息事宁人地说:“大侄子,这事你也太过分了,叫小虎子上学是我的主意,难道你不想想大叔是向你还是误你吗?孩子不读书识字怎么能行,你爹不就是因为不识字,跟石志三打官司时,糊里糊涂在判决书上画了押,坐了一辈子冤枉牢嘛!”

    大虎想悲痛的往亊,抹着眼泪趴下给蒲槃叩头:“大叔,都怨我一时糊涂,做了错事,从今往后,我听您的,明日就送小虎子去学堂念书。”

    小松龄不让分给大米的第四个人叫王小根,因为他打爹骂娘不孝顺!人们都叫他“忘了根”。小松龄义正词严地对他说:“你是个撑断肠子饿死爹娘的人!这米只能救济你爹娘。让你饿着肚子干瞪眼,把你颠倒了的乾坤颠倒过来!”

    “忘了根”不服气,吹胡子瞪眼的质问小松龄:“你怎么知道我不给娘饭吃?”

    蒲松龄说:“前天我去找拴住报名上学,亲眼目睹你坐在炕沿上,喝酒吃炖鸡,你娘在一边看着伤心,地叹了口气,你竟然说你娘是看着你吃饭生气,一摔筷子跳起来,朝老人当胸一脚踢了个仰面朝天!跌的老人半天没喘过气来。要不是我和栓子又捋又捶一阵子抢救,她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你还当着众人无理狡辩?快滚!别脏污了我们蒲家这方净土!”

    蒲槃见儿子小小年纪,竟讲出这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来,又惊又喜,他沉下脸来对“忘了根”说:“你这种人,饿死活该!兆专,把米给他爹娘送去!”

    “不行!”小松龄摁住升口,不让倒。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果把米给了他爹娘,他能甘心不去老人手中抢夺?,这样不但老人吃不上米,反而招致更加严重的灾祸!不如给他哥哥王大根,让他把爹娘接到他家去吃饭。”

    “松龄说的对!”天井里响起一阵热烈的赞同声,“就让王大根领去吧!”

    兆专把大米倒进了王大根的布袋里。

    王小根傻了眼,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让老婆来向蒲槃求情,这女人进门就趴下给蒲槃叩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大叔呀,他王小根不孝顺活该挨饿,可我和孩子没有罪呀,少给俺些,救救两个孩子吧!”

    小松龄质问她:“你们养孩子做什么?”

    “养老呀,常言道:‘人养后代防备老,草留根芽待来春’嘛!小兄弟,人人都夸你聪明伶俐,知书达理,这个道理还不懂么?”

    “呸!”小松龄吐口唾沫:“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像你这种说人话拉狗屎的人,总是黑老鸹落在猪腚上——看见人家黑,看不见自己乌,你说王小根不孝顺,你难道就没打骂公婆?要吃大米,当大家说清楚,以后不再虐待老人,不然,俺爹就去县衙门告你,让你两口上大堂挨板子,蹲大狱。”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

    蒲槃叫两口子当着众人的面盟誓,以后好好孝顺父母,才把大米分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