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坊 > 聊斋先生 > 第三十九回 冰天雪地人心溶溶 花好月圆喜气洋洋

第三十九回 冰天雪地人心溶溶 花好月圆喜气洋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大刁民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书迷坊 www.shumifa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送走大壮,蒲松龄舒了口气。对张振山说:“你和莲儿一块走了,目标太大,容易引起马守仁怀疑。我们先送莲儿回家和母亲团圆,你仍回衙门当差,一来,不让马守仁抓住把柄,把你解顾了,二则随时监视他们行动。我临时就住在你家,有啥情况,随时告诉我。”

    小卿说:“还有他们俩的婚事,我们就做大媒,去跟双方父母说好了,尽快完婚,让马守仁夫妇死了这条心!我们也好讨杯喜酒喝。”

    说得大家都笑了。

    莲儿羞红了脸,一头扑在小卿怀里:“卿姐,你真是……”

    小卿把莲儿紧紧楼在怀里,柔声道:“好妹妹,姐不仅要当红娘,还亲自把你送上花轿呢。你呀,就等着美滋滋地作新娘吧!”

    蒲松龄担心马守仁派人追赶,决定立刻离开,临走叮嘱妻子:“一定要照顾好文慧姐,她有了身孕,需要滋补身子,吃的、用的别短缺了。”

    文秀道:“我会照顾好她的,你放心去吧!找个隐蔽的地方住些日子。我不在身边,要自己照顾好自已!”夫妻洒泪告别。

    下雪了,先是星星点点,继而梨花纷飞。山野、树木、河谷、村落……一片银白,于是夜色不再昏暗,成了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

    一路走着。莲儿提醒大家:“山谷中的道路往往跟溪流纠缠在一起,要仔细看清楚,千万不要掉进冰窟窿里去!”

    小卿走在前头,明显听到脚下潺潺的流水声,喊声:“不好,走到冰河上来啦!”让大家赶快后退,蒲松龄、莲儿刚刚退到岸边,只听脚下响起冰层断裂声,说时迟那时快,小卿在冰上觉得身子一晃,忙将剑锋往冰上一拄,身子腾空而起,直跃到对岸去了。

    蒲松龄把手一拍喊道:“谢天谢地,若是我们,早成落汤鸡啦!”

    莲儿欢呼起来:“卿姐会飞,真了不起!”自此暗暗下决心:跟卿姐学习武功。

    蒲松龄问:“莲儿!你家住啥庄?还有多远?”

    莲儿说:“前面这山叫凤凰山,过山就是振山哥住的村子张家庄。再往西南翻过一道山梁,才是俺庄黄家峪。

    蒲松龄说:“我们先去看望张家二老,然后再送你回家。”

    来到张家,两位老人惊喜不已!担心是不是在做梦?因为莲儿自从进了霍家,杳无音信。霍家有钱有势,心黑手辣,啥坏事都能干出来,莲儿在他们手里好比羊羔被拖进狼窝里!怎么能活着回到他们身边来?张大娘把莲儿拉到怀里看了又看,不放心地问:“你真是莲儿?”

    “大娘,莲儿还有假的吗?”莲儿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挽起袖管,露出只洁白晶莹的玉镯来:“这不是小时候您送给我的信物吗?”

    看见玉镯,张老夫妇放心了!八年来日夜思念的宝贝儿媳,终于活灵活现地站在面前,张大娘高兴地老泪横流:“莲儿,果然是我的好莲儿,你是怎么从狼窝里逃出来的?”

    莲儿说:“多亏蒲秀才、陈姐姐二位大恩人!不但救了我,把狱中蒙冤受屈的人都救出来了!”

    “阿弥陀佛!”张大娘双手合十,朝蒲、陈二人深深一揖道:“谢天谢地,多谢二位救了莲儿!”又问:“你振山哥呢?咋没跟你们一块来?”

    莲儿说:“蒲秀才担心俺俩都走了,霍家兄妹疑心我们私奔,派人追赶,就让振山哥留在衙门当值,稳住他们。”

    蒲松龄补充道:“昨天晚上,霍家兄妹突然强迫莲儿与祸害成亲!莲儿扮成鬼怪吓跑祸害逃出来的。我们担心一个女孩子走黒道不安全,一路送她来家的。顺路来看望两位老人家,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老人大喜,忙问:“恩人有啥事尽管说,只要俺能办到万死不辞!”

    蒲松龄说:“这是你们两家的大事!振山自幼与莲几订了亲,由于霍家从中捣乱,拖延了这么多年,如今男大女大,是成家过日子的时候啦!我们自荐大媒,跟你们两家老人商量,尽快把喜事办了,一则让霍家死了这条心,二来了结我们大家一桩心事!不知您老人家乐意不乐意?”

    老人大喜道:“这可是俺做梦也想办的事,有啥不乐意的。只是家穷没钱下聘礼!”

    蒲松龄安慰她:“这不要紧,只要你们两家老人都满意就行,我们先送莲儿回家和母亲团圆,别的事,回来再商量。”

    张大娘说:“好!你们快去快回,我做好饭等着你们!”

    黄妈妈想女儿哭坏了眼,虽然通路,却看不请楚东西,凭声音知道女儿回来,急得张开两手乱摸!莲儿急忙跑过去扑在娘怀里。母女抱头哭成一团!蒲、陈二人也在旁边落泪,劝了半天才止住。

    黄母眼含热泪,抚摸着女儿被风雪吹乱的头发,哽咽道:“孩子,没想到今生今世你还能回到娘身边来,这……这不是在做梦吧。”

    莲儿抹着眼泪说:“娘,不是做梦,莲儿真的又回到娘身边来了!是蒲秀才、陈姐姐两位大恩人把我从狼窝里救出来,亲自送我回家来的。”

    黄妈妈悔恨交加:“逃出就好啦!当初都怨怨娘一时糊糊涂,让你去霍家当丫头抵债。把你送进火坑!多亏你命大有救星,咱母女才得重逢!刚才你说两位恩人还要做什么来着。”

    莲儿羞红了脸:“蒲秀才和陈姐……”

    陈淑卿见莲儿羞于启齿,忙接口道:“我们听说莲儿和张振山从小定了娃娃亲,如今他们都大啦,该给他们喜事办了,您老也好抱外孙呀!”

    黄大妈把手一拍道:“姑娘,我早有这心!一来孩子在霍家身不由己,二来没钱给她操办嫁妆,唉!难啊!蒲秀才、陈姑娘!不瞒你们说,她爹给霍家掏炭砸成残废。为治伤欠下东家五吊钱还不上,霍大小姐要莲儿去顶债,结果,他爹伤没治好,反把女儿送进了火坑!他爹去世后,我好歹种着点山坡地,荒种簿收,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发福她?”

    陈淑卿安慰她:“大娘,您别难过,这事只要您老点头应允,别的一切有我们操办。您只等着喝喜酒抱外孙就行啦!”

    黄妈妈大喜过望:“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传说人只要行善积德,就会感动天地。我们孤儿寡母有啥德行,感动仙女下凡来救助我们?姑娘,我虽然看不清你的仙容,可听你说话又亲又甜,教人心里暖溶溶的!你如果不嫌我肮脏,过来让大娘抚摸一下吧!”

    小卿笑着扑在黄妈妈怀里,把脸贴在大妈腮上:“大娘,我从小没被娘抚摸过,不知道母爱是啥滋味?今天就让您老人家抚摸个够,让我过过娘瘾吧!”

    黄大妈笑道:“我两手老茧,你们女孩子细皮嫩肉的受不了,把手伸过来让我攥下吧!”

    陈淑卿大大咧咧地说:“大娘,您摸吧,我的肉皮结实着哩!”

    黄妈妈小心翼翼地把手从头发移向前额,然后仰起脸在她香腮上亲了下,眉开眼笑地说:“我感觉出来了:姑娘细皮嫩肉,芳香醉人!一定是位千金小姐,你的钱是爹娘给你攒着置办嫁妆的。俺可不能花!”

    小卿一本正经地说:“大娘,我可不是什么大家小姐,和你家莲儿一样,是在苦水中泡大的。钱是打拳卖艺挣得,我今辈子不嫁人,用不着办嫁妆。再说,我与莲儿情同姐妹,我就是您闺女,娘花孩子的钱天经地仪!”

    黄妈笑道:“姑娘说傻话呢!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孩子哪有不嫁人的?就算你与莲儿都是我亲闺女,当娘的就得一般对待。现在把钱都花在莲儿身上,将来你出嫁,娘拿什么发福你?”

    陈淑卿爽朗笑道说:“娘,孩儿什么也不要!您只收我做干闺女就行!”

    黄妈妈笑得合不上嘴:“好!好!好!我收!我收!上天赐给我这么好的闺女怎么不收呢?孩子,我们既然是一家人啦你总得把家乡姓名告诉娘呀!”

    陈淑卿苦笑道:“孩儿自幼被父母抛弃,被一位好心尼姑带到这里来,投靠蒲老善人,是蒲妈妈抱我养大的,名叫陈淑卿。”

    莲儿高兴地说:“娘,姐的名字多好!不像您给我起的名字充满晦气!”

    娘说:“莲儿这名不是挺好的吗?”

    “可与黄字连在一块就不好啦”!莲儿任性地说:“黄连苦,苦黄连。翻来覆去离不开一个‘苦’字!害得我从小寄人篱下,整天埃打受气!我就要卿姐起个对人生充满自信、扬眉吐气的名字!”

    陈淑卿道:“就叫黄傲霜吧,骄傲的傲,风霜的霜,诗云:黄华菊有傲霜枝。唐朝,黄巢不堪忍受官府圧迫,毅然率众起义,他在诗中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咱们穷苦大众只要有骨气,黑暗势力吓不倒,贪官污吏不敢欺,天大的难关能闯过,穷人的春天就会到来!”

    鸡叫三遍,天快亮了,黄大妈急着去做饭,蒲松龄对陈淑卿说:“你在这吃吧,我回振山家,张大妈做下饭等我吃呢。”说完,辞别黄家母女,冒雪返回张家庄。一进门,张大妈便把客人让到热炕上,小炕桌早已摆放着几盘热腾腾的炒菜和一壶酒。

    张老汉抱歉道:“蒲秀才,为了孩子们的事,让您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来回跑。俺心里着实不过意呀……快喝盅热酒暖暖身子吧。”

    蒲松龄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二位老人家,振山的亲事,那头我跟黄妈妈说好啦,人家挺满意,就等您二老一锤定音啦。”

    张老汉说:“人家满意,俺更满意,只是咱家的日子太穷,办不起彩礼……要不等开了春,把牛卖了……”

    张老太太未曾说话,脸先红了:“蒲秀才,咱老实人说实在话,你们救了莲儿,圆了俺盼儿媳妇的梦,俺对您感激不尽!巴不得就给他们把婚事办了,早一点抱上孙子,可是没有钱,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就是他爹说的,等开春把牛卖了……”

    蒲松龄道:“牛是庄稼人种地必不可少的帮手,卖了咋耕地?我这里有点银子,虽说不多,省着点用,为振山兄弟办喜事满够。”说着从包裹中取出一个银锭交给张老汉。

    张老汉夫妇被银锭吓了一跳,忙说:“恩人的银子俺可不敢要,您救了孩子的命又为他们保媒,就帮了俺大忙啦!怎么能再花您的钱呢?再说,看摸样,您是个书生,读书、赶考都得花钱,这银子给了我们,您怎么办?”

    蒲松龄说:“家父是富商,他在世时,扶危济贫。有一年,我们那里糟了雹灾,他拿出几百两银子买粮赈灾。救活了全庄百姓。临终时再三嘱咐我们:仗义疏财,多为百姓做善事!如果他老人家在世,会拿出更多钱来帮助你们,你们若是不收,先父九泉之下会怪罪我们吝啬小气;

    张老道:“既然公子说到这个份上,我是不收也得收了”。接过银子,回头朝东北方向深深一躬,口中念道:“蒲老善人,您的公子救了我的孩子,又资助我给儿子办喜事,请受我老张一拜吧!”

    翌日早起,陈淑卿来问蒲松龄:“是否跟张家二老把日子定下来了?”蒲松龄说:“昨晚,跟张家二老说好了,喜期定在腊月十六,双日顺日,月亮正圆,你看怎么样?”

    陈淑卿高兴地说:“好啊!雪后方霁,满月当空,梅花盛开,花好月圆,大吉大利!只是时间紧了点。”

    “所以,咱必须全力帮着两家老人操办”!

    庄稼人操办喜事没钱,说简单就简单,打扫一下房屋,摆桌粗茶淡饭招待几门子穷亲戚,事情就过去了。可现在张、黄两家手中各有一锭雪花大银,不把喜事办的风光体面点,岂不埋没了资助人的一番盛情?特别是张家这头,儿子又在衙门里干事,亲戚看得起,朋友交结多,办的不像样,岂不让人笑话。于是张老汉狠了狠心,决定一锭大银都花上!人心有多大,事儿就有多大。做铺盖、换新衣、杀猪、宰羊出豆腐、蒸馒头、布置洞房贴窗花。好在邻里乡亲都赶过来帮忙,一时间,张家院里人声喧哗,笑语纷纭,十分热闹,很快把个破败古庙,拾掇的整洁有序,焕然一新。倒叫闲不惯的张老汉变得无所事事,被儿女们逼着穿起一身簇新棉衣,这里站站,那里瞧瞧,连走道都小心翼翼,生怕落脚重了,溅起尘土来把大红喜联玷污了。乡亲们开玩笑:“老张啊,你什么也不要插手,就坐在堂屋里等着当公公做爷爷吧!看你乐得连路都不会走啦!”

    当地婚礼习俗,讲究新人来得早,日子过得好,时辰越早越好。黑夜又冷又长,娶亲的人,心里却揣着团火,花轿披星戴月出发,沐浴晨曦归来。在喜庆的唢呐声中,披红戴花的新郎和一身喜装的新娘双双下了花轿,踏着红毡,踏过高高隆起的马鞍,跨过烈烈燃烧的火盆,在喜庆的爆竹声中,款款来到观者如堵的院中站定。

    赞礼官高唱礼仪: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送入洞房!

    新郎用大红彩绸牵着新娘刚要走,忽听门外人喊马嘶,有人大声呐喊“冲进去!不要放走两个狗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