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坊 > 聊斋先生 > 第五十一回 得贵子凭添天伦乐 失诗稿痛彻士子心

第五十一回 得贵子凭添天伦乐 失诗稿痛彻士子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大刁民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书迷坊 www.shumifa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蒲大壮阵亡,蒲松龄悲痛万分!遂告辞山海道长下山,昼夜兼程直奔青州。来到文慧二舅家中,老人告诉他:“蒲将军尸体被好心人偷偷埋在云门山下树林里。文慧听说后,天天夜里去烧纸哭祭。清兵到处搜查,凡与义军有牵连的人,一个不留。要运灵柩还乡,必须在夜间无人时悄悄去起。白天怕惊动清兵,招惹是非。”

    陈淑卿一听就火了:“岂有此理!朝廷杀人,还允许家人收尸哩!我们就去祭奠一番,看他们能怎么样?”

    当夜,蒲、陈二人买了棺木,悄悄运到大壮墓前,果见文慧姐在那里边哭边烧化纸钱。便过去好言劝慰。不料,文慧一见妹夫和小卿,越加思念亲人,悲痛欲绝!经两人百般劝慰,方渐止悲声。此时,己惊动好多村民,大家带了锨䦆,趁天黒挖出大壮遗体,装殓了,抬上灵车。蒲松龄又顾了辆车让文慧姐坐上,于是,陈淑卿一马当先,仗剑开路,蒲松龄乘马后跟,向淄川进发。进家门,正值妻子生了三子蒲笏,阖家欢庆。先生悲喜交集!本应该陪同登门贺喜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热热闹闹地喝喜酒,但因担心天热,大壮遗体己经腐朽不能久留家中,只敬了众人一杯酒,便匆匆去帮助文彗姐了理丧事……

    为族兄送葬回来,妻子开抽屉拿出两封信来:一封是园慧大师写给女儿的。信中说:她身染重病,盼望母女能见上一面,迟则须待来世等语。淑卿看完信,痛哭不已,蒲松龄和文秀也陪着流了许多眼泪,竭力劝她节哀顺便,以利远行。

    另一封信是朋友孙蕙夫人从江苏宝应寄来的,孙蕙,字树百,是博山县西笠山村人。顺治十八年中进士。现任江苏宝应县知县。因慕先生文才,先生亦喜欢孙蕙读书上进,学有成效,二人常有书信往来。孙蕙在信中说:苏北水灾严重,宝应首当其冲,灾后重建,百废待兴,他一人招架不住,希望老朋友前来帮忙处理案牍,起草文告、书信诸事。蒲松龄很高兴,一来觉得自己适合干这类事。二来,年近不悔,尙无正式职业,堂堂男儿,依赖妻子种田纺织生活。颇感羞愧!有了这份差使,总算能自食其力了。当即写信回应孙蕙,择日动身南下。又觉得应该陪同小卿去看望园慧大师,于是,两人决定:先去剑锋山,然后南下宝应。互相照应,免得旅途寂寞。

    当下,立刻收拾行李。整理文稿,发现多年积累的诗稿不见了!就问妻子:“我的诗稿本呢?”

    “烧……烧了。”文秀声音充满胆怯,她既怕丈夫由于失去半生心血,精神崩溃!同时也为没保护好诗稿深感愧疚!“那天,县衙来人搜查,我一时情急……人慌无智……把诗稿塞进炉灶里……你打我几下出出气吧!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些……”

    蒲松龄明白了,他科场出事后,官兵到家里来搜查,妻子怕官府搜去诗稿,无中生有,构谳文字狱,遂将其一火焚之!然而,半生心血化为乌有,实不甘心,问妻子:“他们来搜查发现诗稿了吗?”

    文秀道:“你考场出事后,二哥来说:衙门可能来你家搜查,三弟爱写诗,对贪官污吏不满情绪很可能在诗句中流露出来,被官府发现会治罪的。因为写诗被杀头者不在少数!快把他的诗稿统统烧掉,确保平安无事!正说着,祸水带着人来抄家,结果从床头坐柜里翻出你的诗稿,如获至宝。迫不急待地掀着看了会,当他发现诗中有:‘清风吹乱发,撩拨人心烦。’两句时,说:“这是反对朝廷颁布的剃发令!”当时,我吓坏了,乘他不备,抢过诗稿本子投进炉火里。事后,我又悔又怕!夫君,我没保护好你的诗稿,对不起你……”

    “你做得对!”蒲松龄安慰悲伤不已的妻子,“我在家,也必须这样做,不然,诗稿落在昏官手里,一定牵强附会,肆意歪曲,构谳文字狱加害我们!诗稿没了,可以再写,人死不能复生!——好啦,这事不提啦!”

    蒲松龄觉得,失去半生血所凝集的诗稿,意味着一半生命是空白!可在生死悠关的紧要关头,妻子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失去的既然无法挽回,何必在她心灵创伤加把盐呢?况且夫妻分别在即,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何时重新团聚,还是让两颗远离的心,在别后岁月聊以**吧!

    文秀得到丈夫谅解,不但没宽心,反而更加痛心疾首!她恨自己太愚蠢,当时没想出既能保全诗稿,又能骗过搜查的两全齐美的办法来,使丈夫半生心血免遭厄运。

    蒲松龄见妻子心事重重地站着发呆,提醒道:“别为这点小事颁恼啦!快做饭我们吃了赶路。”

    “哦,好好!”文秀恍然大悟。忙去厨房烧火做饭。

    不多时,端来两碗热腾腾荷包蛋面条放在桌上,笑道:“你们快吃吧!人言:出门饺子回家面。我却反着做给你们吃。你们知道是为什么?”

    陈淑卿道:“嫂嫂是心疼我哥呗!”

    “何以见的?”

    “这还用问,饺子馅多味咸,吃了容易口渴,怕我哥路上没处找水喝。面条味淡,和汤齐下,吃饱也就喝足啦,走路不口渴。我说得对吧?嫂子疼丈夫可算到家啦!”

    “鬼丫头!你呢?”

    “我嘛,是颓子跟着月亮走——沾点光呗!“

    说话间,狗忽然狂吠起来,蒲松龄忙放下饭碗出屋看时,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年男子风风火火进了柴门。问道:“蒲先生在家吗?”

    蒲松龄道:“我是蒲松龄。什么事?”

    那人道:“小人是孙府家人,夫人差我给先生送封急信。”说罢,从怀里取出书信交给蒲松龄。

    蒲松龄接过看时,封面上除收信人姓名外,附加‘十万火急’四字!心中一惊,知道事关重大!忙对送信人说:“劳累你啦!快清屋里用饭,回去告诉夫人,说我立刻动身!”说罢,到僻静处拆开看时,信纸上写着两句话:“孙大人有难,亟盼先生速来救助!切!切!”急忙回屋对陈淑卿道:“本想与贤妹结伴同行,现在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只好分道扬镳啦!”

    陈淑卿问:“发生了什么事?”

    蒲松龄没回答,把孙夫人的,‘急信’给她看。陈淑卿看过之后,神色凝重地说:“兄长此去,任重道远!小妹先行一步,看过母亲,立即南下追随兄长,赴汤蹈火,甘苦与共!”说罢,告别干娘与蒲松龄夫妇,匆匆上路。

    送走陈俶卿回来,文秀问:“孙大人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么风风火火的?”

    蒲松龄道:“信上没写,我猜定是官场险恶,孙蕙秉性鲠直,为官一向抗上,难免受上司迫害,我必须立刻去为他排忧解难。”

    母亲和兄弟们都来送行,大家一齐动手,把行李、书箱拴在马鞍上,妻子抱着蒲篪,牵着蒲箬送出门外,看他上了马。

    董夫人再三叮嘱儿子:“到了宝应,立刻写信回来,免得家人挂念!离家在外,端人家碗,服人家管,千万不要任性自为……”蒲松龄一一答应着,一家人洒泪而别。

    他决定先去孙家问明白孙蕙遇到了什么难处,心中有数,好考虑解救办法,却不知西笠山庄在哪里?离此多远?蹅上博山地界一路打听,一个上山砍柴的人告诉他:过山城不远就是,不过山路崎岖,非常难走。又多野兽出没,路上要多加小心!

    一开始,道路并不十分难走,过了博山城,才真正投入大山怀抱!有诗为证:

    人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棵万棵树。

    只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

    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居。

    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在马上颠箥一天,身体仿佛散了架。黄昏时分,终于弯上去西笠山的羊肠小道。仰脸望去,道路像条弯弯曲曲的细线从山顶飘落下来,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涧,路面不但崎岖不平,而且,异常狭窄,只能牵着牲口,紧贴崖壁行走。天又渐渐黑下来,晚出觅食的狼群一递一声噑叫:他害怕极了,不由想起陈淑卿来,如果她在身边,该多好啊!正走间,突然从山坡林木中窜出只恶狼,向他迎头猛扑过来!他吓得惊叫一声,转身急退,马却转不过身来,连他一起跌入山涧中……

    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舒适洁净的房间里,一个年轻丫环坐在床沿上为他搧凉。见他醒过来,忙向主人报告:“老夫人:先生醒过来啦!”

    一位鬓发花白的老夫人在丫环搀扶下,拄着拐杖颤巍巍来到床前,看着他的脸,眉开眼笑地说:“先生终于醒过来了!可把我们吓坏啦!梅香,快去把鸡蛋蘑菇汤端来!”

    “老人家!我怎么能麻烦您老人家?”蒲松龄诚惶诚恐地说,挣扎着要坐起来,然而剧烈的伤疼使他不得不重新躺下。

    老人安慰他:“先生,你摔伤啦!安心在这里疗养几天,伤好后再去宝应。”

    “老人家!您是——?”

    “我是孙蕙的母亲,昨天傍晚一个砍柴人来报信,说:“一个牵马的先生受狼惊吓,跌下山涧去啦!我吓了一跳,忙派人去看,果然是先生,忙派人抬来家!请郎中耒给您上药包扎,所幸只磕破了些皮肉,没伤着筋骨,调养几天就会好的。”

    蒲松龄道:“不!孙大人有难,亟等我去救助!一刻也不能躭搁!我到府上来,是想问问孙大人遇到了什么难处?心中有数,好想办法解救,不想与狼狭路相逢……”

    老夫人抹抹眼泪道:“信中只说是遭人诬谄,罢官下狱,他那种脾气,看来凶多吉少!只怕先生一介平民,无职无权,也救不了他——唉!官场险恶呀!”

    蒲松龄安慰老人:“当今皇上圣明,决不容忍不法官吏无端迫害好人,我有个朋友在都察院任职,实在不行,找他去北京告御状!”

    老夫人还是优心重重:“听说害他的大官是皇亲国戚,只怕皇上也无可奈何。”

    蒲松龄道:“老夫人放心!只要孙大人在我赶到宝应前平安无事,我就有办法把他营救出来!告辞了——我的马呢?”

    老夫人道:“掉下山涧摔断了腿骨,兽医给它上了夹板,在后槽养伤呢。先生执意要走,就骑我家的马吧。”

    蒲松龄道:“也好,早一时辰赶到,孙大人早一时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