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坊 > 聊斋先生 > 第二十三回 披荆斩棘营建新居 驱狼护豕夜战猛兽

第二十三回 披荆斩棘营建新居 驱狼护豕夜战猛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大刁民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书迷坊 www.shumifa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蒲松龄夫妇正沉醉在洞房花烛的甜蜜中,忽然听到娘在窗外呼唤道:“小三子!你爹快不行了,你们快去见他最后一面吧!”

    二人吃了一惊!立即穿衣起床,来到父亲炕前,见老人脸色憔倅,形容枯稿,两眼紧闭,气息微弱,己是弥留之际。一阵心酸,扑簌簌落下泪来。蒲松龄伏身连叫两声,爹微微睁开眼侧脸看着他门下巴动了下,示意让他们坐近些,又闭上了眼。

    不多时,哥嫂也都来了,大家相视无言,只有伤心落泪。

    董夫人撩起衣襟擦擦眼泪,伏下身去对丈夫哽咽道:“他爹!孩子们都到你身边来啦!有啥话嘱咐他们的,你就说吧!”

    一连呼唤了两遍,蒲盘才缓缓挣开眼,深情地看了孩子们一眼,含泪道:“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自--知--不--久--于--人--世,召--呼--你--们--前--来--嘱--咐--几--句:我--们--蒲--氏--家--族--自--古--以--来,虽---无---高---官---显---贵,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我--一生---勤---学--不--辍,致--力--仕--途,然--而--命--运--不--济,始--终--困--于--场--屋。但--愿--尔--等--不--要--因--我--碌--碌-无--为--自--卑,要--自--强--不--息。力--求--上--进!我--本--欲--把--你--们--抚--育--成--才,无--奈--疾--病--缠--身,--心--有--而--力--不--足--矣!你--们--兄--弟--四--人--中,惟--有--小--三--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有--望--成--才。明--年--乡--试,当--去-一搏,倘--若--仕--途--不--顺,也--不--要--自--暴--自--弃。有--志--者--事--竟--成!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成--功!”说完,缓缓闭上了眼睛……。

    蒲家兄弟忍悲含泪,安葬了父亲。

    自从施润章进京会试,父亲病倒,学堂没了先生,蒲松龄只好借读于好朋友李希梅家塾中。两个好朋友,日分明窗,夜分灯光,倒也不觉的寂寞,所以平时很少回家。

    文秀白天下地,晚上纺线织布,直到深夜。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儿子不在家,晚上和媳妇做伴,所以,文秀虽然劳累,并不感到寂寞。只是分家以后,他们仍住着弟弟鹤龄的小北屋,怕在屋里烧火熏黑墙壁,只好借用阿嫂南屋做饭.侄儿一天天长大,阿嫂催着要屋,把新媳妇难为得六神无主,恨不得立刻搬到老场屋,过天清净日子。好几次拿锨、镢、扫帚去打扫,都被婆婆拦住。老人说:“那里一片树木莽林,夜里常常听见狼嚎声。你一个年轻女人家,怎么能去那种地方?要打扫也得等蒲松龄回家,两个人一块去。”文秀犹豫再三,只好作罢。直到清明节先生回家祭租,蒲松龄回家探望,小两口才把打扫修缮老场屋的事定下来。

    老场屋坐落在庄头野地里,叫老场屋,其实并不古老。只因为土墙草顶孤零零立在旷野里,风吹雨淋,破败的快些罢了。据说,那里原来也是良田,因为村庄向外扩展,附近有了住家,免不得鸡刨狗蹬,庄稼长不好,只好栽树。后来蒲盘经商致富,地多了,原来的场不够用,将这片林地一半使场,并盖了三间草房,用作看场和临时仓库用。

    近几年天灾频乃,庄稼上不了场,于是闲置不用。屋子没了用场,也就懒得修缮,以致顶漏墙塌,摇摇欲倒了。

    前些时分家,由于房少兄弟们多,一家一院不够分,便将这老场屋滥竽充数,其实,谁都不愿意要,又哭又闹把两位老人折腾的束手无策。松龄夫妇体谅老人的难处,主动捡了破烂。那时文秀刚进蒲家,没见过老场屋是个什么样子?当初答应要,不过是权宜之计,心想:女人嘛,嫁鸡宿窝,嫁狗钻洞,丈夫能住,自己也能住,只要两位老人不受难为,自己再苦再难也没什么。况且丈夫在科举道路上旗开得胜,再接再厉,考个一官半职,连这点破烂家产也不要了。所以,尽管有些好心人当着文秀的面,说蒲家分家不公平,文秀浑然不觉,一笑了之。先生回家祭祖,放了学生的假。于是,小两口决定去打扫、修缮老场屋搬家。

    文秀早起做好饭,两人吃了,丈夫扛着锨镢,妻子拿着扫箒出了庄。太阳从东山顶上露出笑脸,阳光给房屋、树木披上了桔红色的轻纱。夜里睡梦中被狼吓醒的文秀,此时看望着绿树怀抱里的老场屋,却觉得哪么亲切,那么温馨!

    她回头朝丈夫甜甜一笑:“这就是咱的家呀!”

    丈夫回之一笑:“你不害怕啦?那里,说不定真的有狼呢!”

    “有狼我也不怕!”

    “为什么?”

    “有你呢!”

    来到场边。两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老场屋像只羽毛零乱的抱窝鸡,趴在杂草从生的野地里。房顶烂了好几个大窟窿!窗口不但小得可怜,而且用作窗棂的木棒也少了好几条,像老人掉了牙似的,破木板门下端大窟窿,能钻进野狗去。

    蒲松龄扛着锨镢要过去,文秀拉住他说:“别进,先扔进块石头试试,看里头有狼没有?”

    蒲松龄放下锨镢,从草丛里捡块石头扔过去,正好打在门板上,喀嚓一声,惊得一对野鹁鸪夫妻从窗口扑棱棱飞出来。

    文秀不放心,也投了一块。没再出来什么,两个人才踏着没膝深的枯草来到屋前。

    蒲松龄拿出钥匙开了锁,轻轻推开门扇,一股潮湿霉气扑出来,文秀觉得一阵恶心,忙用手捂住口鼻,硬着头皮看时,只见满地鼠土鸟粪、狼藉不堪,屋顶上结满蜘蛛网。

    文秀抡起扫帚就扫。

    丈夫说:“虫虫蜮蜮先别动它,我去弄些柴草来点火熏熏。说罢,去屋后树林里弄了些枯草、树枝,点起火来,屋里顿时浓烟弥漫,呛得蜘蛛们吊丝垂下来,于是两个人忙退出屋子,随手掩上门。

    趁烟雾没有消散的空儿,他们动手清除屋前的荆棘、杂草、。

    老场屋破败到这种程度,在蒲松龄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乍见感到惊讶,心情很快恢复了平静。好像是预料之中的事,既不懊悔也不惋惜。因为这里尽管荒凉,但毕竟是他儿时一方乐土。小时候跟父亲来看场,那时场坪轧的平光如镜,扫的一尘不染。扒光脚丫在上面翻跟头、打旁连,或者去屋后树林里掏鸟蛋,用面筋粘蝉,扑捉萤火虫,玩的忘乎所以。生怕场事完毕,随父亲搬回家中住。心想,这里是家多好啊!现在这里真的是家了,而自己却只顾读书,几年没来,竟破败成这个样子!这残缺不全的屋檐下,还有麻雀窝吗?屋后树林里肯定有斑鸠,因为他清楚地听到斑鸠求爱的咕咕声……‘要听鸟音多种树’,与鸟为邻,生活会充满乐章……在这里居住,即使是草棚土屋、绳床瓦灶,也比挤在老家四合院里心情

    文秀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里,既没做饭的厨房,也没方便的厕所,四面毫无遮拦的荒野地方,哪里是人住的?丈夫说的“平地一片,没有负担,想建什么样的家,就建什么样的家。纯粹是纸上画仙庄的书呆子话。眼下,甭说盖屋打墙,就是修补屋上的漏洞也没有材料!再说,男人不在家,四面无墙,甭说林木草丛中有野兽出没,就是山里的狼、狐狸什么的,随时都能光顾!

    她害怕了,心中犹豫起来,目光呆呆地看着破贩不堪的土屋,愣了会儿神,对丈夫说:“不打扫了,还是回庄里另租房屋住吧!”

    “为什么?你不是整天唠叨着要搬出来住吗?”

    “那是在气头上,屋破成这个样子,没箔没麦秸怎么修补?”

    “这两样东西,我都给你们准备好啦!”冷不丁,背后有人接话,那么热情,那么诚恳,不像说着玩。

    两人忙回头看时,是与这里一墙之隔的巧二叔。忙停下手中的活儿,迎上前去和老人见礼:“是巧二叔呀,我们正商量着清理了屋前杂草,再去请教您如何修理房子呢,可巧您老就来了,快坐下说话。”

    说让人坐下,其实无处可坐,文秀发现草丛中的碌碡,急忙掏出手巾,拂去上面的尘土,让巧二叔坐下。

    蒲松龄也在另一只碌碡上坐下,吩咐文秀:“快回家去泡茶水。”

    巧二叔说:“不用啦,蒲老财要修寿坟,我回家取罗盘路过这里,见你们清除杂草,估计要修房子,顺便过来问你们何时动工?其实自从你们的家分到这里,我来打量好几次了,这场苑长宽都步量过。连屋后树林一亩多地,可修前后俩院,老场屋在两院之间,位置还合适,只要修缮一下,就算前院的主房。先将就住着,日后有了钱再翻盖。东边靠道,宜开东南门,饭屋在东北,栏圈在西南。当务之急,现将屋前杂草荆棘清除干净,准备堆放材料。我跟大壮打了招呼,叫他去山上运石头,盖饭屋和栏圈。先打扫出快空地,把箔和麦秸运来。咱们自己的活儿,说干就干,今日我去给他方好地盘,让他们先干着,明日就过来。”

    蒲松龄道:“别耽误了人家的事。”

    巧二叔道:“先为活着的人着想,准备死的,叫他靠后!”

    巧二叔一番周到安排,使蒲松龄夫妇感动的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二叔,您百忙之来帮忙,我们就感激不尽了,用了您的材料,日后给钱。”

    巧二叔笑道:“东西自己用,给什么钱?村里人都说:蒲家分家不公,兄弟们都分到好房子,唯独把破场屋分给了松龄,明明是欺他们两口子老实,人善叫人欺,马善叫人骑!纷纷为你们两口子抱不平,唯独我不这样看,因为我从此有了好邻居,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我和你二婶都上了年纪,有你们两口子在隔壁,就有了依靠……好啦,你们干吧,我明日一早就过来。”

    送走巧二叔,两口儿吃了定心丸,特别是文秀,简直变成另一个人,满脸欢喜浑身是劲,奋力锄草,只干得热汗淋淋,娇喘吁吁。正干的起劲,文秀突然“啊呀”一声惊叫,扔下镢柄就跑!

    蒲松龄一愣神,定睛看时,只见草丛中一只刺猬,忙用铁锨铲起来,刚要往远处扔,惊恐略定的文秀,忙拦住道:“别摔死了,它是财神!”

    “刺猬是财神?”

    “是啊,俺在娘家过年蒸干粮的时候,年年都做只面刺猬,背上驮着元宝,叫‘财神献宝’作为新年伊始的吉祥物,历书上说今年财神正东,要把它放到东边。”

    “好吧!”丈夫端起刺猬,把它送到屋子东边的树丛里。

    刚提着铁锨回来,又听见文秀惊叫一声,扔了镢柄,跑过来一头扎在他怀里,浑身颤抖。

    蒲松龄两手紧紧抱住妻子,一边安慰,一面朝草丛中望去,只见一条大红花蛇蠕蠕爬行,他轻轻推开文秀,不慌不忙地走过去,抓住蛇尾巴提起来。

    “快扔掉!当心被它咬着!”文秀大惊失色,见丈夫不但不扔,反而甩着蛇玩。她不敢再看,闭着眼睛吆喝:“快把它放了。放了!”

    “放在哪里?”

    “蛇神喜温,放在正南。”

    蒲松龄哈哈大笑:“这么说,我们人神居中啦!”,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棒,穿住蛇盘曲的身体,一边舞动,口中念念有词:“财神正东、福神正西、蛇神正南、太岁正北,我房修缮,有碍诸位,号令既出,尔等速退,谁敢迟缓,挨我棒槌!我妻胆小,怕神怕鬼,吓着我妻,治汝之罪!……

    “哈!哈!哈!哈!”文秀笑得前仰后合.

    回家吃中午饭时,蒲松龄写了付对联来贴在门框上:

    太公到此,

    诸神退位。

    横披是:‘我来也’。

    第二天,蒲松龄夫妇来到老场屋时,巧二叔早运来材料等着。吩咐他们:一个和泥,一个去他家扛梯子,先修补房顶。

    由于巧二叔和蒲大壮的倾力相助,破败不堪的老场屋不但很快修缮一新,而且按照蒲松龄的意图,把屋里一分为三,东间是卧室,西间做书房,中间为客厅,并在后墙上也开了窗,粉刷了墙壁,搭了天棚。经过这一番整修,破败不堪老场屋变成了窗明几净的舒适住房。随后陆续修盖了厨房、厕所、猪圈、鸡窝……又去河滩上捡来石子,铺了道路。院子里种植了花草和桃、杏、石榴等果树……

    房屋修好了,大壮帮忙搬家,他不愧是大力士,桌、椅、床、柜、锅、盆、勺、粮食……一车装,看去像推着座小山在缓缓移动。蒲松龄和文秀携带被褥紧跟。一出庄,便看见老场屋以崭新的面貌等待他们。文秀感觉有股亲切温馨的诱惑力。不由加快了脚步。身后没了脚步声。回头看时,只见丈夫还在满井边徘徊、张望……

    文秀不耐烦地喊:“快走呀!磨蹭什么?“

    等丈夫走近了,文秀笑着问他:“你在满井边琢磨什么?”

    蒲松龄感慨地说:“舍不得离开清澈甘甜的满井水呀!”

    “你总是那么喜欢水。”

    “人没有不喜欢水的。有道是: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虽不智,对水却有特殊感情。这不仅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更重要的是水最启迪人的思维。你看,水无常形,随遇而安。大可包容万物,小可穿过针孔。高可化成彩云使天空美伦美奂,低可汇成大海波澜壮阔。云、雾是她的梦想,雨、雪是她的化身。江河是它在奔腾,湖、海是她在休憇。那里有水,那里就生机勃勃!那里无水,那里就干涸死沉。我想顺着道边挖条水渠,把满井水引进我们的新居。在天井中央挖个池塘,种莲、养鱼、浇菜、洒花……既丰富了生活,又美化了环境。文秀,我这项规划怎么样?”

    文秀高兴地说:“好!我赞成!安好家,日子安定下来,就动手干。”

    来到场屋前,蒲大壮己经卸完车。文秀见他满头大汗,忙掏出手巾递给他。大壮慌忙摆手拒绝:“不!不!我有。”随即扲起衣襟没头没脸地擦起来。

    文秀嗔责他:“衣裳没人洗,还这么没脏没净!拿着!”说罢,把手巾扔给他。

    大壮接在手里,见洁白的手巾散发着芳香。没舍得用,又欲还给文秀,文秀笑着一把抓过来,踮起脚为大壮擦净头脸上的汗水,然后把手巾塞进他衣袋里。

    大壮憨厚地笑道:“你们自己往屋里搬吧,我推石头去啦。”

    屋前请除过荆棘枯草的地上,又长出绿茵苬新芽。蒲公英的生命力强,锯齿形的叶片不仅铺满了地面,还绽开一朵朵金灿灿的黄花。

    文秀上前开门,发现锈迹斑驳的门锁上沾着几点鸟粪,台头看时,屋檐上有只燕子在叽哩嘎啦地叫。自言自语道:“人还没来住,你们先安家啦。”

    蒲松龄笑道:“岂只安了家,而且已经在孵化后代了”!

    “你怎么知道的?“

    “你听房檐上那雄燕子说:‘邻居、邻居,不要惊动我妻!’不信,你开门进屋看看,雌燕子正在窝中孵卵呢。”

    文秀开门看时,屋檩上新筑的泥巢里,果然有只燕子正安静地抱窝,惊异地问:“你真懂得鸟语?”

    蒲松龄笑道:“不是听懂而是推断,我们尚未来住,已经有邻居了。这是好兆头!以后,我们在屋里不要弄出大的响声来,免得邻居受到惊吓。而对狐狸、狼等恶兽就不客气啦!”

    说到狼,文秀心有余悸地问:“屋后树林里真的有狼?“

    丈夫说:“现在没有,以后我们喂上家畜、家禽,可能会引了狐狸、狼来。”

    “那我们不喂猪了,免得招引狼来。”

    丈夫说:“不养猪怎么攒粪种地?过日子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多加防笵就是了。”

    第二天,由巧二叔掌眼,从西关关集上买来头母猪崽儿,果然当天夜里,消息灵通的大灰狼便来‘光顾’了。

    时值盛夏,蒲松龄夫妇吃罢晚饭,在天井里凉快了一会儿,刚刚睡下,忽然听见小猪撕心裂肺嚎叫!两人心里咯噔一下:“不好,狼来拖猪了!”

    “打狼呀,打狼呀!”蒲松龄边喊边披衣往外跑……

    “拿根棍子,当心被它咬着!”妻子在后边提醒。说也奇怪,几天前还被刺猬、长虫吓得心惊肉跳的文秀,现在却不怕狼了。拖了铁锨随后跟出来。

    猪圈里,小猪还在没命的嚎叫,显然呐喊声和摔打门板的声音都没有把狼吓跑。

    蒲松龄虽然知道动物也怕人,可是,第一次与凶残的狼接触,还是有些害怕:心在狂跳,手脚打颤。又不敢开栏门,怕狼放弃小猪返身伤人!一时手脚无措!

    文秀赶来提醒他:“栏墙上有石块,搬起来打呀!”

    蒲松龄恍然大悟,扔了木棍,搬起一块石头,朝猪圈里黑乎乎的大家伙奋力砸去。

    狼被石块打中,惨叫一声,丢下小猪,朝墙外呲牙咧嘴示威,却不肯放弃猎物。

    于是,他又举起一块石头砸下去,狼又发出一声惨叫,接着夫妻俩一齐动手,把石块不断扔进栏里,狼被砸的遍体伤疼,自知不敌,跃出栏墙逃走了。

    看那狼口余生的猪崽时,可怜的小家伙蜷缩在墙角里,痛苦地呻吟着。

    文秀忙回屋里端来灯细看,小猪脖子被狼咬的血肉模糊。所幸没伤着要害部位,暂时没生命危俭。为防止伤口感染,忙把抹墙剩下的石灰粉撒在伤口上。直到小猪安静下来之后,两人才松了口气,回到屋里。

    惊悸之余,夫妇俩躺在床上,商量‘亡羊补牢’之计:

    蒲松龄说:“狼之所以能进了猪圈,完全是因为没有院墙所致,‘亡羊补牢’,必须先砌院墙、盖大门。可是周围一圈几十丈高墙,并非一半点材料,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不在家,你孤身一人是办不到的。好在离山不远、棘针、荆条遍地皆是。先编圈篱笆,再喂上只狗看家护院,野兽就不敢肆无忌惮了。”

    文秀叹口气道:“也只好这样了。”

    小两口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便伐木栽桩,编起篱笆墙来。

    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编篱笆墙也非易事,没有锯斧,如何伐木截桩?幸亏巧二叔及时发现他们的难处,带来工具帮忙,把木桩栽好之后,两人便上山割棘针,那些灌木荆棘,枝杈横生,浑身针刺!割不多久,手、脸便多处被刺伤。好在李希梅、赵严石、等同窗好友,听道消息,纷纷前来帮忙。

    蒲松龄夫妇过意不去,声言停工待客,众人不让,说:“我们整天关在书房里,都闲腻了,干点活儿,反而觉得浑身舒坦!停工喝酒,立马就走。”

    但凭着一股少年血性、书生意气,效益还是挺可观的。再加上蒲大壮以一当十,不到一天,一圈篱笆墙就扎起来了。随后又用荆条编成柴门,巧二叔打造门框安好。

    蒲松龄撰其对联曰:

    柴门迎旭日,天光献瑞。

    茅庐依丛林,百鸟朝歌。

    横批是:乐在其中

    客厅迎面悬挂着一阙《应天长》:

    雪消插柳,雨后栽花,半亩园中功课。舍绕群山,山外谁知天几大?菊千朵、竹万个,斗室小红衿犹贺。蜂蝶扰,豆蔓重重,疏篱难荷。新补寒衣破,稚子初披,顾影欢无那。月上梧桐,今日遑思明日饿。得樽酒、团圝坐、枕松石,三竿高卧。寄声剥啄人儿:阿翁方惰。

    蒲松龄挂好字轴,正站在当地欣赏。忽听外面人声犬吠,忙出屋看时只见有人牵着只猛犬进了柴门,正东张西望,瞅寻地方拴呢。